• 首页
  • 期刊介绍
  • 征稿简则
  • 编委会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期刊征订
 

在线办公系统

更多>>
  • 作者投稿系统
  • 专家审稿系统
  • 编辑办公系统

在线办公系统(旧版)

更多>>
  • 旧版登陆入口

在线期刊

更多>>
  • 高级检索
  • 摘要点击排行
  • 全文下载排行
  • 被引频次排行
  • 本期栏目
  • 过刊浏览

下载中心

更多>>
  • 投稿须知
  • 论文模板
  • 著作权转让声明

访问量统计

访问量:140356

2004年01期目次

  • 中共三代领导人构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维路径研究

    杨红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共三代领导人的共同追求,但其思维路径却存在差异。毛泽东着重强调人民当家作主;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着重强调制度建设;江泽民完善和拓展了邓小平理论,着重强调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深入研究中共三代领导人构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维路径,能够促进我们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

    2004年01期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对惠州市惠城区工业园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陈汉亭,尤玉平,刘穗宏,王宏

    工业园区是现代工业经济模式的主要取向。惠城区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对惠城区在建设工业园区的得失成败进行总结并提出对策,无疑具有指导意义。

    2004年01期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经济法制建设

    汪波

    可持续发展是体现现代文明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阐明其对我国经济法制建设的意义及影响,对于加强和完善我国的经济法制研究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04年01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江一铁

    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肌体中最有活力和朝气的部分,已成为支持和推动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但它的发展并不如人意,不少民营企业处于低速增长甚至是停滞的状态。本文拟就民营经济在发展中存在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作一粗浅的探讨。

    2004年01期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效率与公平的抉择和人的全面发展

    刘源

    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效率与公平,必须由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定义。是否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效率与公平的衡量标准,效率与公平都是人借以实现自己本质力量的方式,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两大基石,因此,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兼顾效率与公平,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2004年01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从不合时宜到合法化经典化——莫里哀喜剧成功潜因初探兼论审美合法性

    常江虹

    文章以莫里哀喜剧在推崇悲剧的古典主义时期大获成功的特殊文化现象为着眼点,从作家创作的社会背景、政治因素、审美格局和喜剧特点及艺术传承等入手展开多方位的考察,分析探究了莫里哀喜剧成功的多元复杂的潜因,并由此对审美合法性问题作了一定思考阐述。

    2004年01期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此中有真趣 欲辨已忘言——评《童趣诗词一百首·插图本》

    王金禾

    《童趣诗词一百首·插图本》选题独特,创意新颖,评点精彩,诗画一体,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可欣赏性,是一本能陶冶少年儿童审美情趣的优秀读物,它填补了目前同类出版物的空白。同时,它具有较高的学术性,是儿童文学研究者研究中国古代儿童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2004年01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幽默的会话含义分析

    肖青云

    本文从会话含义、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和前提对幽默进行了语用分析,旨在分析幽默的会话含义,从而提高我们对幽默的理解能力。

    2004年01期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英文报刊杂志标题的修辞色彩

    何小阳

    报刊杂志英语充满修辞,尤以标题最为明显。在任何一种语言中,修辞手法都是最常见的用于增强表达效果,使表达更为生动活泼的手段之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分支,报刊杂志英语适合使用各种英语修辞手法,尤其是用在标题中。它们起着桥梁的作用,使标题语言更加生动,具体,准确,易懂,从而使标题内容更加充实丰富。

    2004年01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水的特征:苏轼氏文艺美学的精髓

    王启鹏

    水是华夏文化的原色,也是华人品位的原点。苏氏父子从水的特性中悟出了文艺美学的一系列特征,从而形成了"水"的文艺美学思想,其中包括创作动力说,创作方法说和创作风格说。

    2004年01期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寻求革命真理 为救国而献身——邓演达两次出国考察的思想研究

    叶洪添

    从近期新发现邓演达给夫人郑立真的30封信中的丰富内容,着重论述:一是为救国救民,通晓"革命道理"和"革命方法",这是他出国考察的主要原因;二是革命思路更加清晰,思想境界得到升华,革命献身精神更加坚定,为"政治纲领"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是他出国考察的主要内容及收获。

    2004年01期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对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思考

    李富明

    对高等教育市场化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指出加快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关键问题,并指出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中要处理的几个关系。

    2004年01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吴铭,刘小红,万志琴

    分析了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质量评价的思路及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应用现代统计工具,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了一些实证结论,并对教学质量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和方法。

    2004年01期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浅谈当前高校如何加强考试管理

    刘国远

    当前高校中"厌学、厌考"、考试作弊及考试管理制度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加强考试管理,抓好教风、学风以及考风建设,是提高考试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2004年01期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实效性初探

    肖福玲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对高校德育实施的方式、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利用网络技术加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是高校德育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2004年01期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试述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

    张琼

    通过对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的原则、指标内容、特点及结果的论述,运用统计学方法加以分析,纠正了综合测评中存在的偏差,并提出综合测评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要求。

    2004年01期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浅谈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欧洪湛

    高校贫困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应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

    2004年01期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区域经济发展

    李葆

    地方高校图书馆对区域经济的振兴和腾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图书馆应利用自身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人才,为企业提供多方位的文献信息服务,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004年01期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浅谈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

    葛淑娟

    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部门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在新的环境下,要提高流通服务质量,必须提高人员素质、更新服务观念、坚持"读者第一"的理念,创流通服务新局面。

    2004年01期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从《溪山琴况》谈当今器乐教学与演奏

    杜洪泉

    《溪山琴况》不仅是一部音乐美学专著,而且还深入细致地论述了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及音乐表演理论。诸多学者着重研究其音乐美学思想,而忽视其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及音乐表演理论的研究。如果能将《溪山琴况》中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及音乐表演理论与当今器乐教学与演奏结合起来,将对当今器乐教学与演奏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2004年01期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生态—审美人类学精神与当代生活方式

    丁来先

    当代精神生活出现的问题和自然要素的减少有关;当代人日常生活是否安宁、幸福也取决于对自然性的吸收与尊重;生态—审美人类学精神对当代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2004年01期 99-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中国城市贫民阶层的形成与出路

    胡冠时

    本文分析了中国城市贫民阶层形成的原因以及这一社会阶层对整个社会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并在如何治理城市贫民这一社会问题上,强调在观念和行为方面应有一个大的转变,首先认识到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最起码的基本权利,其次,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治理城市贫困不仅要解决贫民的物质不足,更要充分体现对贫民社会心理缺损和基本权利不足的疏导和关注。

    2004年01期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