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法政大学粤籍学生考论Cantonese Students of Hosei University's Crash Course
宋水英;曾志灵;
摘要(Abstract):
1904-1908年间,法政速成科的入学人数超过1868人,名字可考的粤籍留日生有87人,毕业生则有77人。清末粤籍留日学生在法政速成科毕业后,有人继续升学亦有人选择回国。回国者从事教育,任职广东法政学堂,培育法政人才;亦有人通过学成考试、入官考试,踏入仕途。部分粤籍留日生对清政府抱有幻想,鼓吹保皇立宪,也有相当部分人在日本接受西方民主思想后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走上革命的道路,为推翻封建王朝贡献了伟大的力量。他们之间的政治对立,引发了两场论战。不论是在鼓吹立宪还是在宣传革命的过程中,粤籍留日生共同唤起了青年知识分子对参与政治的觉醒,促使民主革命运动迎来最终的胜利。
关键词(KeyWords): 法政速成科;粤籍留日生;革命;立宪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广东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GD18CWW03)
作者(Author): 宋水英;曾志灵;
Email:
DOI: 10.16778/j.cnki.1671-5934.2021.01.014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舒新城.近代中国留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29.
- [2]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大清新法令(1901-1911)点校本:第1卷[M].李秀清,孟想沛,汪世荣,点校.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0.
- [3]刘真.留学教育:中国留学教育史料(第2册)[M].台北:国立编译馆,1980.
- [4]黄福庆.清末留日学生[M].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0:55.
- [5]日本法政大学大学史资料委员会.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纪事(原《法政大学史资料集第11集》)[M].裴敬伟,译.李贵连,校订.孙家红,参订.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 [6]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10辑·学部奏咨辑要[M].台北:文海出版社,1986.
- [7]章宗祥.日本游学指南:两广同学姓名录[Z].光绪三十年.
- [8]东方杂志社.东方杂志:第一年·九至十二期[M].上海:商务印书局,1990:217.
- [9]游学生监督处.官报:第3册[M].影印本.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89.
- [10]程燎原.清末法政人的世界[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 [11]国立故宫博物院.学部官报:第一册·第一期至三二期[M].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80:109-110.
- [12]欧阳湘.近代中国法院普设研究—以广东为个案的历史考察[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123.
- [13]张紧跟.百年历程:1905-2005中山大学的政治学与行政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18.
- [14]王澈.宣统二年归国留学生史料[J].历史档案,1997(2):55-72.
- [15]张书才.宣统二年归国留学生史料续编[J].历史档案,1997(4):52-66.
- [16]胡汉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文献丛刊:胡汉民自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6.
- [17]张玉法.清季的立宪团体[M].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5.
- [18]上海图书馆.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第2卷(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2326-2330.
- [19]王子坚.时人自述与人物评传[M].上海:经纬书局,1935:3.
- [20]冯自由.革命逸史:上[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4:125.
- [21]赖光临.中国近代报人与报业[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0:363.
- [22]张瑛.朱执信评传[M].开封: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57.
- [23]赖骏楠.中国近代宪法文献选编1840-1949(上):宪制道路与中国命运[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277.